更新时间:-- | 阅读量: 415
搜索到与“ 魏晋”相关的文献共 14条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一段长期的分裂割据时期,在长达三百六十余年的历史中,除西晋一度统一全国之外,始终处于各个政权之间相互对峙,并不断地改朝换代的局面。各朝统治者为在长期的战争与对抗中巩固和壮大自己的...
《法律史学研究》 2004年00期 关键词: 收藏
《怒特祠》的雏形是《史记·秦本纪》中对秦文公功绩的一处记载:“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丰大特。”大多数《史记》注解都是用志怪故事《怒特祠》来加以解释,实际上,在《史记》中,“丰”当是“逢”的借用,意思是...
《文学与文化》 2011年4期 关键词: "《怒特祠》","丰大特","民俗","巫术" 收藏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袍服演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袍服开始成为便服。同时由于民族的融合,袍服开始出现多种款式,并且大量吸收少数民族服装元素。文章通过对经史文献、壁画、出土绘画、博物馆馆藏绘画等实物进行研究...
《服饰导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 "袍服","魏晋南北朝","形制变迁","民族融合" 收藏
魏晋南北朝时期,陇东是个多民族活动的地区。根据史书记载并结合一些碑铭资料,可以看出主要有匈奴族、羌族、鲜卑族以及卢水胡、西域胡等。他们分布范围广泛,人口众多,是当时这一区域的主要人口组成部分,对该地区...
《西夏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陇东","民族" 收藏
随着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的南下,中国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迁徙和文化大融合的浪潮。十六国时期,多个民族在甘青地区建立政权。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的都城应运而生,推动了甘青地区区域开发。研...
《西夏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 "魏晋十六国","甘青地区","少数民族政权","都城" 收藏
<p>本文针对题目带“行”字的诗歌,即行体诗进行研究。主要分三部分,行体诗的含义、行体诗的语体和行体<br/>诗的篇章结构,并纵向以时代划分,试图梳理汉魏晋南北朝行体诗歌的文体形态。<br/></p>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 "行体诗","文体形态","文体结构" 收藏
在汇集文献史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佛教流行对汉魏两晋正史佛教记载的影响。...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 "佛教","流行","正史","记载" 收藏
《世说新语》中的婚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从结亲方式看,有近(表)亲婚、门第婚和自主婚三种;从成婚习俗看,要经历指婚下聘和婚礼两个环节。其对社会风气的影响,积极方面是促进男女关系的接近平等;消极方面...
《文学教育(上)》 2015年11期 关键词: "《世说新语》","魏晋","婚俗","影响" 收藏
两汉时期是中国熏香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代表时代风尚的博山炉,以其鲜明的风格特征、广泛的用途和深刻的文化 内涵受到世人青睐。博山炉是熏香文化和汉代思想艺术结合的产物,在凝聚了时代的精湛技艺和精神信仰...
《文化产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 "两汉","魏晋","南北朝","博山炉","历史" 收藏
从《卫风·伯兮》到徐斡《室思》再到后世历代诗人以"自君之出矣"为题的争相拟作,可以看到一个经典"闺思"套语的写作脉络,"自君之出矣"也在这一过程中于历代拟作者笔下完成了其"自我乐府化"之路。不同时代拟...
《励耘学刊》 2016年02期 关键词: "“自君之出矣”"," 拟作"," 套语"," 乐府" 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