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 阅读量: 77
5日,台湾诗人余光中到京进行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拜会了冯至、艾青、卞之琳等诗人。残...与会者就“文学价值”与“商品价值”的联系与区别、“文学价值论”与“反映论”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讨论。部分发言摘要刊登在10月24日的《文艺报》上。20日, ...
搜索到与“ 文学转型”相关的文献共 5条
<正>批评界曾经对先锋文学有两种偏激的态度,一种是骂杀,称之为无根的文学、伪先锋、伪现代派等;一种是捧杀,认为先锋文学作家丧失良机,在被冷落之后以一种被弃心态介入社会热点之中,“使原本势头良好的先
《长江学术》 2007年01期 关键词: 收藏
中韩近现代文学交流历经重新审视与相互认知、交叉互动与多样化发展、共同话语与深度合作等三个不同发展阶段,通过跨界对话与深度交流,实现了历史转型与价值重建,并不断完善主体性与现代性建构。其相互译介实践,在...
《中国比较文学》 2020年01期 关键词: "中韩近现代文学"," 文学交流"," 主体性"," 现代性"," 跨界书写" 收藏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背景下,鸳鸯蝴蝶派文学健将张恨水创作了小说《大江东去》和《丹凤街》。《大江东去》作为最早反映南京大屠杀的长篇小说,以南京大屠杀亲历者为故事原型,直接植入南京保卫战的历史事实,体...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20年02期 关键词: "张恨水"," 《大江东去》"," 《丹凤街》"," 南京大屠杀" 收藏
以报纸为物质基础的发生于近代的报告文学,在其发生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等基本的文体特征。"全媒体"时代媒体传播的多态化、媒体生活的泛化以及由此形成新的非虚构审美文化,显著地推进了中...
《文学评论》 2020年01期 关键词: "“全媒体”"," 报告文学"," 文体转型" 收藏
20世纪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美及其美学思想的引入、生发和建构,不仅成了促进中国社会文化变革的重要催化剂和思想酵素,更是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得以更新换代的重要标志,其在中国文化意识形态场域不断掀起的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01期 关键词: "美育代宗教"," 儒教"," 政教"," 礼教"," 诗教"," 蔡元培"," 德国古典哲学" 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