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 阅读量: 158
以教育和相禮爲業的人。孔子告誡子夏說:“女爲君子儒,無爲小人儒。”...君子儒與小人儒的界限如此分明,所以孔子告誡子夏說:“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論語·雍也篇第六》)孔子設壇講學,以六經為教本,把他初步建立起來的理論傳授給跟他學習 ...
搜索到与“ 儒”相关的文献共 124条
新儒家与儒学的现代转化乔清举现代新儒家登上学术舞台是五四时期,当时最著名的是梁漱溟。他在1922年出版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可谓儒学现代转化运动的奠基之作。此后,他又发表了《中国文化要义》、《人心...
《战略与管理》 405年01期 关键词: 收藏
"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由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我们应该着眼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社会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及经济活动的状况。但在掌握这一客观性...
《孔学研究》 1998年00期 关键词: 收藏
我国自汉武帝采董仲舒之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起,儒家思想被赋予神圣的地位。从两汉到明清,各封建王朝都一直把儒家伦理思想奉为处理德、刑关系的指导思想,把坚持儒家道德与法律作为互为表里的结合,...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1999年03期 关键词: 收藏
儒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 ,其尊君、礼制、忠孝等有助于束缚人们的思想。封建君主为加强集权统治 ,维护君主的权威 ,使儒术的“人治”融入政治 ,并被置于独尊之位 ,对“法治”产生了消极影响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02期 关键词: "儒术"," 人治"," 礼治"," 仁治"," 德治" 收藏
儒学中的道德观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通过对儒学中道德涵义的考据,可以发现人之为人的内在根据。社会中外在的制度以及礼仪、风俗规定了道德的含义,人与道德的关系也就是制度中的人的依据,因此,现代儒学语境中的道...
《许昌学院学报》 2007年06期 关键词: "道德"," 思想政治教育"," 儒学"," 传统文化" 收藏
"忠恕之道"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从现有儒家典籍来看,忠恕本为一个概念,是一体之两面。在形上层面上,忠为体,恕为用;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恕为行,以显忠。在仁与忠、恕之间的关系上,与忠相比,恕更接近于仁。界定...
《海岱学刊》 2007年00期 关键词: "忠"," 恕"," 仁"," 儒家"," 一贯之道" 收藏
"德"是先秦典籍中的重要语词,也是研究先秦哲学、思想无法绕开的重要概念。"早期经典中"德"的概念确实使人大惑不解。许多学者也始终没有弄懂"德"是什么,结果往往把它一笔带过",或者直接用人文化的"德"义...
《国学论衡》 2007年00期 关键词: 收藏
甲午战后,伴随着民族危机的骤然加剧,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因循与变革、顽固与激进的斗争日趋尖锐。其中,对儒学的维护、利用、调适或者否定,成为文化思想领域变化的一个焦点。康有为的托古改制动摇了儒家...
《国学论衡》 2007年00期 关键词: 收藏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经历了千古奇变,中国文化的主干儒学也经受了史无前例的糟践。在这一痛苦的过程中,有许多志士仁人奔走呼号,以保持和复兴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儒学复兴是一个多元化的历程。其中以宗教为形式...
《国学论衡》 2007年00期 关键词: 收藏
段正元一生"讲学传道,正经立法,欲以道济天下,垂宪万世耳。溯自出山以来,由川至京,往返两度。道德学社成立后。若宁、若汉、若杭、若沪、若奉、若津、保,以至其他各处。次第推行,遍及全国。中外名流,列弟子籍...
《国学论衡》 2007年00期 关键词: 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