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 阅读量: 60
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准则认可的行为。可表现为打斗、谩骂、讥讽及具有攻击性的面部表...该假说反对把攻击行为看作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论观点,而认为攻击行为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它是否表现于外,则往往取决于其是受到鼓励还是惩罚。按该假说,要有效 ...
搜索到与“ 攻击行为”相关的文献共 4条
攻击行为是以伤害或损害另一生物体为目的,且该生物体想要避开的任何形式( 身体、心理、言语)的行为。根据自2000 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体育运动的攻击行为( Aggression insports)的研...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 "运动员","攻击行为","体育社会心理学" 收藏
关系攻击是幼儿比较常见的一种基于关系的伤害性行为,相较于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更加隐蔽,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长期的消极影响。在微系统层面,家庭、幼儿园和同伴是影响幼儿关系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家长与教师应...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 "关系攻击","幼儿","微系统" 收藏
民族节日代表着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但是在节日中,个体和群体都会面临更多易诱发和增加攻击性行为的外部因素和社会因素。通过已有研究综述,提出民族节日和攻击性行...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 "民族节日","攻击性行为","群体" 收藏
本研究旨在考察父亲参与教养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母亲育儿压力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同伴提名法和问卷法对604名1~6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检验结果显示:父亲参与教养...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年01期 关键词: "小学生"," 攻击行为"," 父亲参与教养"," 母亲育儿压力"," 部分中介效应" 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