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 阅读量: 192
也叫哲理抒情诗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苏联的一种诗歌流派和倾向。...他们从宇宙意识的角度,对人类的各个方面进行思考,热衷于永恒性的主题,往往在自然、生活等具体可感的意象描述中进行哲理性的探索。但又不能从诗歌样式着眼把它们看作一般的哲 ...
搜索到与“ 诗性”相关的文献共 32条
金庸创作经由对于主体性的怀疑而获致宽容多元价值的后现代性立场。由此 ,儒、道、佛及现代性文化价值并存于虚构的江湖世界 ,在对峙、交谈、相互解构中更明晰地敞亮各自的意义和局限。进而 ,尊重边缘话语的存在...
《华文文学》 2003年06期 关键词: "主体性"," 后现代主义"," 狂欢" 收藏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无我之境”是中国近代诗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中西文艺思想交融的结果。而济慈提出的“诗人无个性”与“消极感受力”是针对文学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提出的,在英国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2007年01期 关键词: "无我之境"," 诗人无个性"," 消极感受力"," 境界" 收藏
20世纪80年代的女性主义诗歌,以女性隐秘的生理心理经验、性行为欲望和死亡意识三个向度的躯体叙述,完成了性别意识的艰难蝉蜕和确证,建构了自己的“躯体诗学”。进入90年代后的女性主义诗歌则逐渐淡化性别意...
《文学与文化》 2010年3期 关键词: "女性主义诗歌","躯体","激情","技术" 收藏
杜利特尔是英美意象主义诗歌运动的主将,在她的诗歌里渗透着一种"神秘性"倾向。文章试图通过对其诗歌中"神秘性"的表现、成因以及创作"神秘性"的方法等三个方面的探究,来凸显女诗人在意象主义诗歌运动中的重要...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04期 关键词: "杜利特尔"," 意象派诗歌"," 神秘性"," 意象叠加" 收藏
百年汉语新诗的发展已然形成了其与古典诗歌相异的自身传统,但不容忽视的是汉语新诗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语言问题。学界对1940年代后期开始的“当代”主流诗歌在语言上存在的明显弊病已经达成...
《文学与文化》 2011年4期 关键词: "语言","“地下”诗歌“今天”诗歌“第三代”诗歌惯性机制统" 收藏
延安现实主义诗学对训谕性和真实性的关系进行了理论重构,这是在继承中国新诗现实主义传统和借鉴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础之上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现实主义诗学模式。其主要理论建构就是把训谕性从真实性中...
《文学与文化》 2011年2期 关键词: "延安现实主义诗学","训谕性","真实性","价值重构" 收藏
侯马的“特种诗歌文本”《他手记》是新世纪先锋诗歌的一个重要收获。作为试验性的超级文本,它借杂糅并举的文本样式表现同样杂糅并举的时代语境,是一代人个人化的心灵形式。它“反”所有的诗歌形式,体现了诗人综合...
《文学与文化》 2011年1期 关键词: "超级文本","“反”形式","先锋诗歌","“现代启示录”" 收藏
清代的唐诗接受与各种诗论联系紧密。沈德潸《唐诗别裁集》的选评,先审是否符合诗教宗旨,然后论体裁、音节和神韵,既推崇雄健浑成的风格,亦欣赏冲淡清远的情韵,一归之于温柔敦厚的中正平和。这是一种能反映中国诗...
《文学与文化》 2012年2期 关键词: "唐诗诗教“格调”论“性灵”说" 收藏
本文第~部分说明诗不假言说,而趋于沉默。意象显现(show)而非明言(tell),因而语言充满稠密度,进而拓展读者的想象空间。诗不只是现实的反映,而更是积极的反映。但反映并非言说与呼喊,因为诗不是陈情...
《文学与文化》 2012年3期 关键词: "意象","无意象诗","“意象的幻影”","海德格德希达" 收藏
本文以台湾"中生代"诗人群的汉语新诗为研究对象,对其语言、文化、诗学等内涵进行辨析论证,试图从汉语这一具体的语言本身出发,认识汉语自身的各种可能,如在软硬度、宽窄度、心理体验、意识...
《文学与文化》 2013年3期 关键词: "台湾","中生代新诗","汉语性" 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