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

更新时间:-- | 阅读量: 486

月光透过白云的空隙,把根根竹梢辉映,波光粼粼的水面,印着古桥的清晰倒影。...赫塞曾为了“寻求东方的智慧”,游历过印度,并对中国的古典哲学如老庄等都有很深的了解,并对中国古典诗也曾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赫塞正是带着他对中国、中国诗的颇有造诣的 ...

搜索到与“ 中国诗”相关的文献共 21

  • 把握命题思路 掌握解题策略——2010年全考古文默写考查分析与训练

    <正>近年来,全国各地每年中考试题中古诗文名句默写必不可少,而且是一个重要内容,分值不低。《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7—9年级学生要背诵80篇

    《新语文学习(初中版)》 2011年05期 关键词: 收藏

  • 理论的自觉与批评的睿智:吴思敬先牛的研究

    <p>吴思敬先生是中国新诗研究界的资深学者。本文述评了吴先生在诗学研究上的重要贡献,也对他在新诗批评方面的成就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此外,本文也简述了他的学术组织活动如何推动了新诗研究的深入展开。</p>

    《文学与文化》 2012年3期 关键词: "吴思敬","新诗","理论","批评" 收藏

  • 理论的自觉与批评的睿智: 吴思敬先生的研究

    <p>吴思敬先生是中国新诗研究界的资深学者。本文述评了吴先生在诗学研究上的重要贡献,对他在新诗批评方面的成就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也简述了他的学术组织活动如何推动了新诗研究的深入展开。</p>

    《文学与文化》 2012年4期 关键词: "吴思敬","新诗","理论","批评" 收藏

  • 现代歌的文化特征探析

    以现代诗歌形式表现古典诗歌常见的思乡、念亲、怀友、叙旧的题材已不具有普遍性,这是由于现代中国追求个性独立和思想解放的真实感受及其文化心理结构已经取得统治地位,现代诗歌因为具有了女性文化觉醒的意义而获得...

    《文学与文化》 2012年4期 关键词: "自我意识","社会大众话语","女性文化","以诗去思想","现代文化" 收藏

  • 之美感特质与吟诵之传统

    可吟诵性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现代社会发展中吟诵诗歌的传统渐趋淡化,几至消亡。所幸,以叶嘉莹先生为代表的有识学人积极致力于这一文化传统的承续与发扬,使古典诗歌吟诵研究重新焕发光彩。本文即是...

    《文学与文化》 2012年2期 关键词: "吟诵","美感特质","体式","格律","诗言志" 收藏

  • 现代主义歌化理性为神奇的密钥*

    院对于中国现代主义诗人而言袁理性是一个充满了风险与挑战的神秘领域袁诗人要想进入理性的殿堂袁要想在作品中呈现出理性的艺术魅力袁需要掌握能化理性为神奇的艺术表现手法袁而机智尧悖论尧反讽尧戏拟等无疑是诗人进...

    《文学与文化》 2013年2期 关键词: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理性机智悖论反讽戏拟" 收藏

  • 叶嘉莹:我愿终生做古典词“摆渡人”

    2014年,叶嘉莹为读者带来了一场品读中国古典诗词的"盛宴"。不久前,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嘉莹的《人间词话七讲》,引来好评不断。随即,八卷本的《迦陵著作集》精装再版,包括《迦陵杂文集》《词学新诠》《...

    《博览群书》 2015年02期 关键词: 收藏

  • 1919—1949年美歌对歌的互文与戏仿

    本文拟从互文与戏仿视角对1919—1949年美国诗歌和中国诗歌的关系进行初步探索,旨在说明:1919—1949年美国诗歌对中国诗歌的互文与戏仿具有丰富和鲜活的内容,表现在:(1)庞德掀起的《神州》风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08期 关键词: "互文"," 戏仿"," 中美诗歌" 收藏

  • 以《170首》为例看汉诗的创造性翻译

    <p>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富有极高的文学欣赏价值。而汉诗中大量的优秀作品,代表着中国古代的璀璨文化,被西方诸学者诗人翻译成其本国语言进行研究和发现。<br/></p>

    《文学教育(中)》 2015年11期 关键词: "创造性翻译","亚瑟·韦利","《中国古诗170首》" 收藏

  • 宇文所安学研究的“情”“欲”视角

    宇文所安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文学表现中的人性主题予以了审视,他重拾并放大了晚明时期昙花一现于中国诗学中的“情”、“欲”问题,不仅从后现代的角度颠覆了中国诗人的经典形象,而且从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欲...

    《阅江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 "宇文所安","中国诗学","情","欲" 收藏

查看更多

中国诗相似词

中国诗相关词

中国诗相关期刊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1570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