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

更新时间:-- | 阅读量: 70

(清)蒲松龄聊斋野叟近城居①,归日东篱自把锄②。枯蠹只应书卷老③,空囊不合斗升余。...现已辟为纪念馆,内有蒲松龄当年的书房“聊斋”和陈列室等。此诗作于蒲松龄晚年,自叙其生活状况和情趣。[作者】蒲松龄,清代文学家,生平见前《珍珠泉抚院观风 ...

搜索到与“ 聊斋”相关的文献共 12

  • 诗意例

    《聊斋志异》是一部充满诗意美的小说。本文从《聊斋志异》的景物描写、《聊斋志异》的散文化、《聊斋志异》与六朝骈文的关系、《聊斋志异》的音响效果、《聊斋志异》如同似曾相识的好诗、《聊斋志异》中对句之点染效...

    《蒲松龄研究》 2006年01期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诗意美" 收藏

  • 一部诗意的“历史”——论《志异》的文本性质与历史品格

    本文将《聊斋志异》全书视为一部整体文本,用“文本性质”这一命题将此书的创作动机、文体特色、思想内容等加以整合研究,着重分析了《聊斋志异》的历史品格,并从韩非《孤愤》篇中发掘“孤愤之书”的真实内涵,认为...

    《蒲松龄研究》 2006年01期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文本"," 历史品格"," 孤愤" 收藏

  • 黉山搜神记——《志异》的民俗文化土壤观瞻

    文章忠实记录了2005年农历六月十五当天黉山仙姑祠香火会的过程,调查了黉山多层次的民间信仰体系,指明了民间信仰的功利性与复合性;并围绕“狐仙信仰”的主题采录了一位女性故事家讲述的本地民间故事,指出了民...

    《蒲松龄研究》 2006年01期 关键词: "黉山"," 狐仙信仰"," 聊斋志异"," 仙姑庙"," 故事讲述人"," 神主" 收藏

  • 志异》龙故事探究

    作为清代文言小说的扛鼎之作,《聊斋志异》中颇多精彩的龙故事。可以这样说,曾经历代文人渲染构想过的龙故事,至蒲松龄,在踵武前人之作的基础上出现了别开生面的转机,其笔下龙故事中的优秀篇章,充溢着驰想天外的...

    《文学与文化》 2012年2期 关键词: "聊斋志异","蒲松龄","龙故事" 收藏

  • 志异·阿宝》探析

    六朝志怪小说即录有离魂故事,唐传奇《离魂记》是离魂题材结合爱情故事的佳作。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不仅延续前贤离魂题材的创作理念,更将离魂视为男女追求爱情过程遇阻的助力,情节推陈出新愈加丰富,可谓:"...

    《蒲松龄研究》 2014年02期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阿宝"," 孙子楚"," 离魂"," 痴情" 收藏

  • 志异》中酒与文人的精神世界

    蒲松龄喜爱饮酒,《聊斋志异》也多通过酒描写来展现文人之风采。把握酒文化之脉络,以探究《聊斋志异》中文人之精神世界,是必要而可行的。通过对文本的探究可知,在文人之间的契合、文人与异性的交往、逃避世俗与解...

    《蒲松龄研究》 2014年02期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酒"," 文人"," 精神世界" 收藏

  • 偏离科举与回归科举——论《志异》和《儒林外史》中的转变型书生

    《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是清代两部杰出的小说,书生都是小说中的主角。书生与科举制度有着天然的联系,但能够中举做官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书生却一生潦倒场屋。久考不中的书生开始探索新道路,有的书生逃离科举...

    《蒲松龄研究》 2014年02期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科举"," 偏离"," 回归" 收藏

  • 孙锡嘏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p>孙锡嘏与聊斋文化的保护与传播</p>

    《保定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 "孙锡嘏与聊斋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收藏

  • 汪曾祺《新义》对《瑞云》的改写

    蒲松林的《聊斋志异》把重点放在了对“刺贪刺虐”和“笑骂”的挖掘上,在人和人心方面的表现则不够细微曲折。汪曾祺的改写就是想做个转变,多一点生活的细节,将重点转移到挖掘“人”和“人心”上来。参入己意,将自...

    《文学教育(上)》 2015年11期 关键词: "汪曾祺","瑞云","美","改写" 收藏

  • 论《志异》对唐传奇爱情题材的折射与升华

    <p>论《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爱情题材的折射与升华</p>

    《保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 "论《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爱情题材的折射与升华" 收藏

查看更多

聊斋相似词

聊斋相关词

聊斋相关期刊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1570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