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区

更新时间:-- | 阅读量: 146

搜索到与“ 植被区”相关的文献共 16

  • 广西壮族自治平果县退耕还林碳储量特征

    【目的】明确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6种不同林种的乔木层、地被层、枯枝落叶层碳储量差异,为南方退耕还林工程区森林生态效益的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野外样地调查和数理为基础,结合基本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水土保持通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 "退耕还林","不同林地","含碳率","碳储量" 收藏

  • 陕北黄土恢复对气候与水沙变化的影响研究

    摘 要: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这些年的迅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此同时人们也都更在意生活环境的质量, 所 以现在社会普遍都对环境的保护非常的重视, 而陕北的黄土区就是一个环境特别恶...

    《科技资讯》 2015年1期 关键词: "植被恢复","气候与水沙","陕北黄土区" 收藏

  • 陕 北 黄 土 恢 复 对 气 候 与 水 沙 变 化 的 影 响 研 究

    摘 要: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这些年的迅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此同时人们也都更在意生活环境的质量, 所 以现在社会普遍都对环境的保护非常的重视, 而陕北的黄土区就是一个环境特别恶...

    《科技资讯》 2015年1期 关键词: "植被恢复","气候与水沙","陕北黄土区" 收藏

  • 黄土丘陵不同类型下土壤水分动态

    【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环境分异规律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延安市燕沟鸡蛋卯小流域1997年退耕建造的样板坡面为对象,于,2009年4—10月对其西坡面,自坡顶向下分布的,7种植被类...

    《水土保持通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植被类型","时空变异性" 收藏

  •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状土壤水分变异特征分析

    土壤水分是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状植被生长发育和维持稳定的主要环境因子.基于甘肃临泽县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状植被区2014年雨季前、雨季后72个采样点0~100cm 土壤层含水量的实测数据,并结合中国生...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状植被","土壤水分","空间变异" 收藏

  • 云南省砚山县石漠化修复的物种配置研究

    【目的】对石漠化区域人工植被恢复的物种配置方案进行研究棳为恢复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服务功能,遏制水土流失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对砚山县不同等级石漠化区域的植被进行实地调查,选取并查明无明显石漠化、潜在...

    《水土保持通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 "砚山县","石漠化","人工植被恢复","物种配置" 收藏

  • 新疆准东煤田五彩湾露天矿受损分析

    通过评估和分析露天煤矿开采区内植被受损状况,可以为露天煤矿开采区环境监测与评估,以及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提供信息支撑,促进矿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新疆准东煤田五彩湾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利...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植被受损","评估与分析","五彩湾露天矿区" 收藏

  • 陕西黄土台塬-土壤系统碳收支估算

    【目的】为土地利用的低碳战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GIS和RS分析与处理NDVI数据和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源,采用CASA光能利用模型对陕西黄土台塬区植被-土壤系统的碳收支进行估算。...

    《水土保持通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 "CASA","碳源","碳汇","陕西黄土台塬区","植被-土壤系统" 收藏

  • 2000-2012年鄂尔多斯禁牧覆盖度变化监测

    【目的】评估鄂尔多斯实施禁牧、休牧政策以来获得的成效。【方法】以MODIS长时间序列的植被指数产品为数据源,利用像元二分模型研究了2000-2012年植被生长期5-9月份鄂尔多斯禁牧区的植被覆盖度及其...

    《水土保持通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 "鄂尔多斯禁牧区","植被覆盖度","MODIS","像元二分模型" 收藏

  • 典型岩溶山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了解岩溶山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果化镇典型岩溶峰丛洼地荒地、草地、灌丛、林灌4种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水土保持通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 "团聚体分布","团聚体稳定性","岩溶山区","植被恢复","机械组成" 收藏

查看更多

植被区相似词

植被区相关词

植被区相关期刊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1570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