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 阅读量: 45
评论集。李牧著。...本书除任卓宣《序》和作者《序》外,共分成10章:第一章《三十年代文艺的形成与演变——代结论》,第二章《中共在三十年代中的文艺统战》,第三章《三十年代的文艺社团及其活动》,第四章《三十年代论争的主题与概况》,第五章《三 ...
搜索到与“ 三十年代”相关的文献共 7条
一、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进口明显增长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粮食进口有了明显的增长,这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动向。早在清代已有粮食进口。清康熙六十二年(1721年),输入暹罗米30万石至广东、福建等...
《近代中国》 1996年00期 关键词: 收藏
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在中国出现的原因:20年代电影业畸形发展的反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形势的激发;左翼文学运动的催化。左翼电影在严格的审查制度、法西斯式的暴力侵扰以及来自其他阶层电影人的理论冲击的...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03期 关键词: "左翼电影"," 现实主义"," 民族化风格"," 第一个高峰" 收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奢靡消费之风盛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大行其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社会风习给包括职员在内的普通市民阶层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心理压力和精神苦恼。为了纠正这种"畸形的生活",职员阶层反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08年06期 关键词: "《生活》周刊"," 上海职员"," 消费观" 收藏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阶级矛盾、民族危亡这一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触动了作家那根敏感的神经,文学创作与时代紧密结合,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及政治斗争等具有现实性和厚重感的题材就出现在不同性别的作家的作品中了。活...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 "三十年代文学","女性文学","价值取向" 收藏
“五四”新文化运动,唤醒了沉睡千年的中国,特别是唤醒了沉睡的中国妇女,一些接受过新思想的青年逐渐摆脱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大胆地与封建礼教作斗争,如:鸣凤、繁漪、子君、莎菲、愫方等一个又一个女性,她们...
《文学教育(上)》 2015年11期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女性的觉醒现代文学" 收藏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莎学研究起步,主要是译介西方的研究成果。与西方学界相同,中国文人对 莎士比亚也有着矛盾的接受态度,有人称颂,有人贬低,也有早期反对、后期提倡的。尤其是茅盾,后期对莎...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 "莎士比亚","现实主义","政治需要","人性论" 收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问题成为知识界关注的一个热点。1904年创刊的《东方杂志》比较集中地代表了当时一批知名学者对农村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见解。以《东方杂志》为平台,学者们发表了大量有关农村社会的调...
《社会科学战线》 2016年09期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农村问题"," 《东方杂志》"," 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村建设" 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