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 阅读量: 180
①儒家所提出的道修养和待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也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语出《论语·雍...(《目录》)清人崔述则认为“《中庸》必非子思所作”,因为“《中庸》独探赜索隐”,“《中庸》之文独繁而晦”。近代以来,人们对《中庸》作者是谁各有不同看法 ...
搜索到与“ 《中庸》”相关的文献共 4条
《中庸》以素位之学的概念揭示了中庸之道的远近之维:世界与存在的显现,总有一个由近及远的先后之序;与此相应,切身与否,则显示了存在方式上的远近之维。正是由于这一维度的发现,中庸之道内在地生长着对一切形式...
《海岱学刊》 2007年00期 关键词: "素位之学"," 中庸之道"," 远近之维" 收藏
抽取 138 名被试,使用中庸实践思维量表、现实利他行为问卷和网络利他行为量表,考察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在中庸实践思维上的差异. 结果发现:(1)中庸实践思维与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均存在显...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 "中庸实践思维","现实利他行为","网络利他行为","差异比较" 收藏
朱訂《中庸》第29章"王天下有三重焉"一句歷來有十餘種解釋。其中以鄭玄的"三王之禮"說、朱熹的"議禮、制度、考文"說、景星的"德、位、時"說、秦篤輝的"動、行、言"說、俞樾的"三統"說與蔣慶的"三重合...
《国学学刊》 2016年03期 关键词: "《中庸》"," 三重"," 鄭玄"," 朱熹"," 景星"," 秦篤輝"," 俞樾"," 蔣慶" 收藏
《中庸》升格是一场以概念重塑为实质的思想运动。从唐到宋,《中庸》的言说文体依次经历了汉唐注疏体、唐宋论说文、宋人笔记体三种主要类型。汉唐注疏体以"礼"为统,随文释义,不能自由言说概念;唐宋论说文可以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1期 关键词: "《中庸》"," 文体"," 唐宋思想史" 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