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 阅读量: 228
音韵学术语。①泛指古代汉语韵部。...黄侃集古韵学之大成,又提出古本韵、古本声的学说,从声韵结合关系观察上古韵部,分古韵为28部。现代学者王力,又主张脂微分部。古韵分部的工作,至此基本完成。古韵中,阴声韵和入声韵常发生关系。例如《诗经·烝 ...
搜索到与“ 古韵”相关的文献共 5条
谢赫的《古画品录》是中国最早的关于绘画美学的系统化著作,其所提出的绘画"六法"则被视为中国绘画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六法"又被视为中国画六法,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特征所在。而"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则被谢...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年05期 关键词: "《古画品录》"," 六法"," 气韵"," 气韵生动" 收藏
<p>本文以叶嘉莹先生的十首吟诵资料为对象,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分析这十首诗在吟诵和诵读时各自的音高和音长数据。</p>
《文学与文化》 2013年4期 关键词: "吟诵","诵读","韵律","音长延长" 收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古韵世代流芳。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非常有幸参加了沙坪坝区中小学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修身专题第二期培训班的学习。在短短几天的培训中,聆听着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传仁学之智,习君子...
《重庆与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 "传承","文化" 收藏
自传体小说《古韵》是凌叔华文学创作生涯中后期最重要的作品。这部以英语写成、首先出版于英国的长篇小说受到西方评论界的关注,进而为凌叔华赢得了世界声誉。这一成功实非偶然。《古韵》是作者多年中西文化交往经历...
《华文文学》 2017年03期 关键词: "凌叔华"," 《古韵》"," 跨文化书写" 收藏
汉语标准语并非单一直线型地发展。历史上标准语基础方言几经转移,对标准语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中唐时期,标准语基础方言由洛阳(及金陵)转移至长安,导致当时正在进行的"支韵入佳"叠置式音变(riε>rε)与...
《中国语文》 2020年01期 关键词: "基础方言转移"," 音变中断"," “支韵入佳”"," “佳韵入麻”" 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