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义

更新时间:-- | 阅读量: 98

是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一种反动的社会政治思潮。国家主义思想在五四运动前后通过旅欧...1923年12月,曾琦、李璜在法国巴黎成立中国青年党(对外称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标志着中国国家主义政治派别的形成。1924年下半年,曾琦、李璜创办《 ...

搜索到与“ 中国主义”相关的文献共 131

  • 党的十一届三全会以来我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学习内容(四)

    三,经济体制改革(续) 5.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课题,本质内容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改变两个“吃大锅饭”的现状是当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课题。确立国家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

    《江苏商论》 1986年04期 关键词: 收藏

  • 探索特色社会民主政治之路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改...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08年01期 关键词: 收藏

  • 当代马克思大众化的思路与对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入手,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动因,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化"的内容,指出当代中...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03期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收藏

  • 社会法治理念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鲜明的特征,有过辉煌的历史功绩。社会结构与政治体制的变迁决定二者之间必然会有根本的差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然对传统法律文化有所发展;而文化的惯性力量和传统法律文化自身的一些积极特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05期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律文化"," 继承"," 发展" 收藏

  • 特色社会的超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旅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面旗帜之所以催人奋进、屹立不倒,关键在于她是一面不断发展进步的旗帜!如同有机体通过新陈代谢不间断的成长一般,这面旗帜通过循...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09年02期 关键词: 收藏

  • 特色社会道路的实践探索及基本经验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它包括对领导力量、现实依据、根本途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正确...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06期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进程"," 科学内涵"," 基本经验" 收藏

  • 推动当代马克思大众化进程

    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种理论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和历史使命。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纪...

    《党史纵横》 2010年07期 关键词: 收藏

  • 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双层解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双层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夺取全...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02期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 理论"," 科学理论体系" 收藏

  • 邓小平荣辱观与特色社会道路

    邓小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宗旨,是立足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现实,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牛产力,千方百计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牛活水平。她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 "邓小平","荣辱观","社会主义","中国特色" 收藏

  • 特色社会法律体系若干问题探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专指我国大陆立法制定的法律规范的体例和法律规范的有机统一体,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中国国情决定、以人民民主为基础、重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统摄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但...

    《朝阳法律评论》 2010年02期 关键词: "有机整体"," 本质特征"," 宪法统摄"," 形成标志"," 完善" 收藏

查看更多

中国主义相似词

中国主义相关词

中国主义相关期刊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1570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