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 阅读量: 75
儒家伦理范畴。指彰明、崇益道德,又指完美、光明的德性。...南宋朱熹以“明德”为“天理”具于人心的先验道德观念:“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大学章句》)其“明明德”,实际上是对心中之“理”的体认。明代王 ...
搜索到与“ 明德”相关的文献共 14条
职业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王恩华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比物质文明建设难度更大,任务更...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04年00期 关键词: 收藏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古代思想家非"至圣先师"孔子莫属。然而,在孔子的心目中,推崇备至的理想社会是西周,敬服不已的人是周公。周公,姓姬名旦。他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翼武王伐纣...
《法律史学研究》 2004年00期 关键词: 收藏
明永乐四年以"吊民伐罪,兴灭继绝"为由出兵安南,并很快将其占领。后因陈氏继承人查找无踪,应安南耆老的要求,明朝在安南设官管理,形同内地。但此后安南各地反明复国的武装起义此伏彼起,连续二十余年未能平息。...
《暨南史学》 2005年00期 关键词: "明朝"," 安南"," 撤军"," 中外关系" 收藏
在景德镇设官监造,宋时已有,元代还成立了专门的官办监陶机构"浮梁磁局"。但是宋元时期监陶官的主要职责是收取地方瓷器生产税,设置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这与明清时期御窑厂督陶官有很大不同。明清时期,...
《中国陶瓷工业》 2011年04期 关键词: "督陶官"," 景德镇"," 御窑厂"," 明清时期" 收藏
教育改变命运,品质决定未来。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东方与西方碰撞、纷乱与茫然交错的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教育需要高瞻远瞩,教育需要大气深沉,教育呼唤高品质。适应时代,着眼未来,超越平庸,止于至善,正是明德人的...
《英语新世纪》 2012年03期 关键词: 收藏
本文从王阳明的“良知”这一概念出发,并论述了良知哲学在道德理性层面上的超越。首先,良知哲学完成了对程朱 理性主义哲学的超越以及在不同的层面上向超理性领域的深化。随后,通过对“致良知”这一生命实践理念的...
《文化产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 "王阳明","良知","道德理性","超越","生命实践","自由" 收藏
本文从王阳明的“良知”这一概念出发,并论述了良知哲学在道德理性层面上的超越。首先,良知哲学完成了对程朱 理性主义哲学的超越以及在不同的层面上向超理性领域的深化。随后,通过对“致良知”这一生命实践理念的...
《文化产业》 2014年11期 关键词: "王阳明","良知","道德理性","超越","生命实践","自由" 收藏
<p>加强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员工道德新风尚</p>
《文化产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 "加强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员工道德新风尚" 收藏
阳明在龙场悟道确立自己独到的学问道路之后思想仍经历了丰富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为教三变。有学者认为这三变只是阳明学问工夫纯熟度的差别,义理骨干没有变化。本文通过对照先秦儒家的德目和成德境界论,分析...
《王学研究》 2017年01期 关键词: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大学问》"," 孝悌仁心"," 修德" 收藏
"明德慎罚"是《尚书》中主要的治国理念之一,它直接被提出是在《尚书·康诰》中:"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在《尚书》中,不难发现,"明德慎罚"的观念在上古及三代的政治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
《华夏文化》 2017年04期 关键词: 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