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

更新时间:-- | 阅读量: 212

搜索到与“ “诗论””相关的文献共 78

  • 李贺歌现象三

    在中国诗史上,李贺诗歌有着鲜明的特点———在意象上写“丑”的诗多,在题材上写女性的诗多,在体裁上歌行多而少律绝。本文剖析了这三个方面与中唐的社会背景、文化心理及李贺的个人遭际、审美倾向之间的联系,并指...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704年01期 关键词: 收藏

  • 唐宋蜀道的文化史意义

    蜀道诗是唐宋文学中独具内涵的偏冷领域,本文在专意考察唐宋蜀道题材诗歌的基础上,对唐宋时期旅历蜀道、留下题咏的诗人文化心态、诗歌创作作了初步探讨论证,揭示了唐宋蜀道诗所反映的历史原型、咏史特征、忧患意识...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04期 关键词: "蜀道诗"," 咏史特征"," 忧患意识"," 栈道" 收藏

  • 后现代性复调话语营造的学狂欢——金庸小说

    金庸创作经由对于主体性的怀疑而获致宽容多元价值的后现代性立场。由此 ,儒、道、佛及现代性文化价值并存于虚构的江湖世界 ,在对峙、交谈、相互解构中更明晰地敞亮各自的意义和局限。进而 ,尊重边缘话语的存在...

    《华文文学》 2003年06期 关键词: "主体性"," 后现代主义"," 狂欢" 收藏

  • 明初许继的歌创作

    明初宁海许继的诗歌结集为《观乐生集》。许继的"观乐"乃是他所追求的一种审美境界,也是一种人生异态而非常态。他痛苦于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愁苦的纠缠,所以才要努力超越愁苦之界而臻于"观乐"之境。他绝非真的...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 2005年04期 关键词: "许继"," 观乐"," 心理图式"," 象征意义" 收藏

  • 莫以“同字对”

    晓吉《"精于对仗"别议》(《中华诗词》2004.12)文云:"陈文说,精于对仗要避‘同字对’。我以为,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同字对,更有一番神韵,正是对仗精彩、绝妙之处。如:‘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

    《长白山诗词》 2006年03期 关键词: 收藏

  • 一部意的“历史”——《聊斋志异》的文本性质与历史品格

    本文将《聊斋志异》全书视为一部整体文本,用“文本性质”这一命题将此书的创作动机、文体特色、思想内容等加以整合研究,着重分析了《聊斋志异》的历史品格,并从韩非《孤愤》篇中发掘“孤愤之书”的真实内涵,认为...

    《蒲松龄研究》 2006年01期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文本"," 历史品格"," 孤愤" 收藏

  • 创造词美

    艺术追求真善美,要创造更多的诗词精品,必须提高审美意识,进行美的创造。诗词美表现在多方面,内容上有意境美,形象美,情韵美;风格上有阴柔美,阳刚美,朦胧美;形式上有声韵美,色彩美,语言美等等。写诗填词,...

    《长白山诗词》 2006年03期 关键词: 收藏

  • 禅宗对大历风的影响

    禅宗尤其是南宗禅在安史之乱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方方面面,对于这一时期文人的影响更是巨大。关于大历诗人与禅的关系,近年来学者们无论是专著还是单篇都有论述。不过这些论述多是从一...

    《许昌学院学报》 2008年06期 关键词: "禅宗"," 大历诗风"," 诗境"," 诗情"," 诗句" 收藏

  • 浅析歌翻译的“三美”——许渊冲英译唐《登高》赏析

    许渊冲教授是汉语古体诗英译的大家,他提出了译诗的"三美"翻译理论,主张从意、音、形三个层面上尽量保持和传递原诗的神韵。"三美论"对诗歌翻译理论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本文试从许英译杜甫的《登高》一诗来分...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08年03期 关键词: "许渊冲"," “三美论”"," 诗歌翻译"," 《登高》" 收藏

  • 明末清初士人归》评议

    钟惺、谭元春编选的《诗归》体现竟陵派诗学审美主张,在明清之际遭受到主流诗学批评家的激烈的抨击,主要集矢于四个方面:立论偏狭、亡国之音、错谬百出与评点主观偏颇。而同时,非主流诗学批评家对《诗归》颇多回护...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01期 关键词: "《诗归》"," 明末清初"," 诗学理论"," 审美接受" 收藏

查看更多

“诗论”相似词

“诗论”相关词

“诗论”相关期刊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1570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