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 阅读量: 122
产品的功能是相对人的需要而言的,因此与人构成了价值关系,功能就是价值的表现,是按照主...设计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既能适应于社会普遍的审美需要,又能通过创新来提高大众的审美趣味,从而将群众潜在的审美需要转 ...
搜索到与“ 大众审美”相关的文献共 5条
<p>有关体育美学的话语不再仅仅集中于体育明星身上,大众体育日益进入更现实、更直接的审美感觉中,并成为众多体育参与者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样态。</p>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 "大众体育","审美","文化特征" 收藏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有着特殊的一面。中华民族一面遭受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一面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尝试。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起点,阐释大众审美趋势的成因与演化。这很可能成为艺术理论发展的生长点...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 "政治与文化","艺术","大众审美" 收藏
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了很多问题,专业人士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会忽略大众对城市和农村的审美想象。本文认为应该认真对待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大众审美想象,因为城市和农村问题不仅仅是科学和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
《文学教育(中)》 2015年11期 关键词: "城市","乡村","审美","情感" 收藏
在大众文化语境中,审美功利更加突出地生成于感性愉悦和理性超越的相互作用之中。这种相互作用是在悖论式的复杂性中开展的,但是,这种复杂性往往被忽视。要么运用理性话语对感性愉悦进行否定,漠视大众审美感性愉悦...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 "审美功利","感性愉悦","感性沉沦","理性压抑","理性超越" 收藏
我国的"主题性"美术活动一般由国家文化宣传部门组织创作,其预设的审美接受群体具有普惠性、大众性等特点。艺术作品虽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也能体现出新时代的文化精神,但我们的审美传播却停留在"组...
《中国美术研究》 2020年01期 关键词: "“主题性”"," 美术创作"," 审美接受"," 自媒体" 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