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

更新时间:-- | 阅读量: 64

该刊由历史教学社主办。该刊以普及历史知识,辅导历史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己任。...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设有:学习辅导、爱我中国、历史人物、名城古迹、历史制度、历史辞典、世界史知识、史学新苗等栏目。

搜索到与“ 历史学习”相关的文献共 20

  • 探究性的现状及策略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高中历史新课程也重于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2008年Z1期 关键词: 收藏

  • 抓住重点 突出主干 增强实效——谈谈中考科的综合复

    中考综合复习阶段,是学生对知识全面系统的整合阶段。因为历史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历史概念多,涉及内容广泛;时间跨度大,时代特征复杂;鉴古知今,启迪思想的功能大:政治、语文、地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显...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08年Z2期 关键词: 收藏

  • 课后作业:高中探究性的有力保障

    高中历史新课程非常强调历史学习的探究性,新课程实施几年以来,大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探究性,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在课后作业这一环节提高高中历史学习的探究性,...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2012年01期 关键词: "高中历史学习"," 课后作业"," 探究性"," 实践活动" 收藏

  • 浅谈高三中新史观的运用策略

    近年来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呈现了稳中求新,体现了新高考、新史观和新走向的特点。在解读近年来全国课改省市的高考历史卷,从中发现在试题命制中都是以新史观为着眼点。因此,高三历史教师在复习时如何指导学生...

    《考试与评价》 2014年7期 关键词: "新课程","新史观","新课标","策略" 收藏

  • 让初中课堂成为生自主能力培养的舞台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即我们教师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他们自己会学习。那如何培养学生会学习呢?我以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考试与评价》 2014年8期 关键词: "历史课堂","自主学习" 收藏

  • 激发初中的兴趣方略

    皮亚杰说过:“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但在现在的初中历史课堂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不强烈,这既与教师教学手段有关,也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关。因而,如何激发学生有效地...

    《考试与评价》 2014年1期 关键词: "激发","初中历史","兴趣方略" 收藏

  • 开放性环境下初中协作性方式探究

    <p>一、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br/>开放的学习环境是指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愉快地进行思考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大胆而自由,会不断探求未知世界,进而形成创新意识。<br/></p>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 "开放性","环境","初中历史" 收藏

  • 中的七种记忆法

    对于中学生来说历史学习中最难攻克的莫过于硬性记忆历史知识点,其中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意义等。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口诀记忆法、归纳记忆法、重点强调法、区分比较法、主干记忆法等多种教学...

    《考试与评价》 2015年4期 关键词: "中学教学","历史","学习记忆法" 收藏

  • 教会是我们的责任 ———前十五年从教反思

    回顾前15年的历史教学,感慨万千。自己认为我努力过,奋斗过,彷徨过,探索过,也曾经让人羡慕着。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引导探史之路。...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9期 关键词: "历史教学","总结","15","年教学","经验" 收藏

  • 如何在初中中培养 生良好的习惯

    历史,是一门传承过去、联系现在的特殊学科,这需要广大在职初中历史教师拥有很强思辨能力的同时, 也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对学...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9期 关键词: "历史教学","培养","学习习惯" 收藏

查看更多

历史学习相似词

历史学习相关词

历史学习相关期刊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1570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