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 阅读量: 388
胡适胡适(1891-1962年),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原名嗣糜,学名洪骍。后从二兄洪骓(觉)命...年谱有:胡颂平编著《胡适先生年谱简编》10册(台湾版,1971年)、胡颂平编著《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台湾版,1984年)、耿云志编 ...
搜索到与“ 胡适”相关的文献共 8条
1948年10月前后,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军事大决战时刻。对这时国民党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人们多从战略上进行研究。国民党军队内部的思想、纪律如何,尤其是被称为国家大脑的知识分子对时局的看法怎样?历史档...
《百年潮》 2009年05期 关键词: 收藏
作为现代中国学术之新范式的建立者,胡适在人文学科诸领域中均做到了开风气之先。对于中国小说史学而言亦如是。“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系列论文作为“整理国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提升白话文学地位的文化...
《文学与文化》 2012年1期 关键词: "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中国小说史学","兴起" 收藏
<p> “展缓判断”求真相: 冯友兰与胡适对孔老先后之争的学术意义</p>
《保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 "“展缓判断”求真相","冯友兰与胡适对孔老先后之争的学术意义" 收藏
<p>胡适红楼梦范式转换</p>
《文学与文化》 2015年2期 关键词: "胡适红楼梦范式转换" 收藏
<p>提到胡适,熟悉现代历史的人都不陌生,著名学者李泽厚这样评价道:“五四是一个群星明灿、人才喷涌的时期,许多人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以后还有持久影响的也不少。<br/></p>
《文学教育(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 "胡适改编《西游记》不为人知的原因" 收藏
胡适的白话诗理论鼓吹,主要见于《文学改良刍议》《谈新诗》及《尝试集》的三篇白序。《文学改良刍议》所论“须言之有物”等八事全部与诗有关。《谈新诗》的论点有四:诗体必须大解放,诗的进化即诗体解放,新诗语言...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 "胡适","白话诗","文学改良刍议","谈新诗","尝试集" 收藏
在徽州人看来,陶行知与胡适是徽州的两位骄子,人们看得比较多的是他们发生社会影响后的各自差异,而对他俩相同的徽州文化渊源不甚明晰。对故乡文化的认同在陶行知和胡适的终生都有体现,尤其是早年生活中表现十分突...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16年01期 关键词: "陶行知"," 胡适"," 乡谊"," 文化认同" 收藏
五四时期梁漱溟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因其提出了著名的中、西、印文化发展的"三个路向说",以及断定未来世界文化将要走"中国的路"亦即"孔子的路",而受到中国知识界的广泛批评,李石岑和胡适即置身...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2期 关键词: "李石岑"," 胡适"," 梁漱溟"," 文化批评"," 文化比较" 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