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

更新时间:-- | 阅读量: 98

我国中世纪南北方分裂的时期,在我国北方地区(以后发展到西南地区)存在过北魏(公元386年...北魏结束西晋以后十六国(实为二十三国)割据分裂的局面,隋文帝又在北朝的基础上重新统一全中国,隋唐盛世是直接在北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从本质 ...

搜索到与“ 北朝”相关的文献共 17

  • 盐政浅述

    道武帝拓跋珪建国称魏(公元386年),后由盛乐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虽据有辽东、河北,但官无常俸,民无衡赋,食盐之利,似亦未能暇及。东晋末,刘裕北伐,后秦降晋,随后赫连夏据有关中,而河东则入北魏,...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1997年00期 关键词: 收藏

  • 魏晋南时期的土地立法及其作用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一段长期的分裂割据时期,在长达三百六十余年的历史中,除西晋一度统一全国之外,始终处于各个政权之间相互对峙,并不断地改朝换代的局面。各朝统治者为在长期的战争与对抗中巩固和壮大自己的...

    《法律史学研究》 2004年00期 关键词: 收藏

  • 隋代散乐与戏剧关系札论

    汉魏六朝的散乐是后来成熟形态的中国古典戏剧的直接渊源。汉魏六朝时期相继出现了“乐”、“戏”、“戏场”、“看戏”等词汇,都为后世戏剧领域所继承。金、元之前的戏剧,即以传统的“散乐”命名。隋开皇初定七部乐...

    《文学与文化》 2010年1期 关键词: "散乐","戏剧","礼毕乐","文康乐" 收藏

  • 魏晋南志怪故事《怒特祠》的流变及民俗文化渊源

    《怒特祠》的雏形是《史记·秦本纪》中对秦文公功绩的一处记载:“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丰大特。”大多数《史记》注解都是用志怪故事《怒特祠》来加以解释,实际上,在《史记》中,“丰”当是“逢”的借用,意思是...

    《文学与文化》 2011年4期 关键词: "《怒特祠》","丰大特","民俗","巫术" 收藏

  • 宋仁宗的文书行政——以内降为中心

    内降是指君主不经正规颁诏程序,自禁中降出文字,以个人意见直接指挥诸司常务的现象。北宋内降政治开启于仁宗朝。仁宗朝内降主要涉及授官、减罪等予以个人的恩泽,颁行方式多由内侍传宣。朝廷多次出台举措整肃,最后...

    《北大史学》 2011年00期 关键词: 收藏

  • 魏晋南时期袍服的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袍服演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袍服开始成为便服。同时由于民族的融合,袍服开始出现多种款式,并且大量吸收少数民族服装元素。文章通过对经史文献、壁画、出土绘画、博物馆馆藏绘画等实物进行研究...

    《服饰导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 "袍服","魏晋南北朝","形制变迁","民族融合" 收藏

  • 阳区护士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关系

    <p>探析护士的职业倦怠与其应对方式的关系,以期为护士职业倦怠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信息。</p>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 "职业倦怠","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护士" 收藏

  • 魏晋南时期陇东的民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陇东是个多民族活动的地区。根据史书记载并结合一些碑铭资料,可以看出主要有匈奴族、羌族、鲜卑族以及卢水胡、西域胡等。他们分布范围广泛,人口众多,是当时这一区域的主要人口组成部分,对该地区...

    《西夏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陇东","民族" 收藏

  • 汉魏晋南行体诗文体形态研究

    <p>本文针对题目带“行”字的诗歌,即行体诗进行研究。主要分三部分,行体诗的含义、行体诗的语体和行体<br/>诗的篇章结构,并纵向以时代划分,试图梳理汉魏晋南北朝行体诗歌的文体形态。<br/></p>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 "行体诗","文体形态","文体结构" 收藏

  • 从两汉魏晋南谈博山炉的历史

    两汉时期是中国熏香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代表时代风尚的博山炉,以其鲜明的风格特征、广泛的用途和深刻的文化 内涵受到世人青睐。博山炉是熏香文化和汉代思想艺术结合的产物,在凝聚了时代的精湛技艺和精神信仰...

    《文化产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 "两汉","魏晋","南北朝","博山炉","历史" 收藏

查看更多

北朝相似词

北朝相关词

北朝相关期刊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1570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