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 阅读量: 52
前期(1881—1927)一、从故园到“异地”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1918年发表...瞿秋白高度评价鲁迅的战斗业绩和杂文,为他编了一本杂文选集,并撰写《〈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总结了鲁迅思想发展的历程和他的杂文的战斗意义。当 ...
搜索到与“ 鲁迅”相关的文献共 19条
20世纪初期在东西方思想文化及文学领域,相继发生传统与现代的精神断裂和话语冲突,鲁迅与卡夫卡作为当时的代表性作家,既别无选择地处于时代的冲突之中,其主体意识又不约而同地与"中心"保持着一定距离,坚守各...
《安徽文学论文集》 2005年00期 关键词: 收藏
华夏传统文化追求纵情山水、放歌万物的“灭人合一”的牛命境界,实质上就是尊崇人类本体的自由、澹泊、恬适的愉悦感悟。然则鲁迅小说之所以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正是与其散见于文艺作品中的大量的民俗捕摹的点睛之...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 "鲁迅小说","民俗情结","叙事范式","文化韵味" 收藏
政治事功意识使鲁迅的写作在政治和艺术两个方面同时获得了成功。在政治上,它为这些作品强势进入官方意识形态流通体系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使鲁迅的影响力在广度和深度、空间和时间上都遥遥凌驾于其他任何作家之上。在...
《云梦学刊》 2010年03期 关键词: "鲁迅"," 政治事功意识"," 政治化笔墨"," 个人化笔墨" 收藏
老舍的《离婚》与鲁迅的《故乡》这两部作品在文体和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乍一看似无相似之处,一为小说,一为散文,一个叙述在城市中摸爬滚打的知识分子对城市失望后回归故乡的故事,一个抒发带着"故乡梦"的知识分...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02期 关键词: "老舍"," 鲁迅"," 《离婚》"," 《故乡》"," 情节结构模式" 收藏
近年来,有关五四新文化“激进主义”、“全盘西化”、“割裂传统”等质疑之声,每每点燃争议,鲁迅亦裹挟其中:他所提供的精神特质是否已经“过时”,不再适用于当代中国?他的思想是否过于“偏狭”,其反传统的决绝...
《文学与文化》 2011年4期 关键词: "鲁迅" 收藏
鲁迅一生都在为实现让每个人都能自由言说这一梦想而努力。这自由言说,不但意味着“声发自心”,还要求能“意达于文”——鲁迅之提倡大众语与汉字拉丁化即与此有关。在群众还不能独立自主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情况下,...
《文学与文化》 2012年4期 关键词: "代言","自言","鲁迅","语文理想","语文实践" 收藏
鲁迅小说修辞的传统性,主要表现在对汉文学重视词语能指传统的发扬光大,特别是遵循修辞的规律精心选择词语尤为显然。这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运用汉语能指的可能性,在具体的话语中最大限度地体现词语的价值并进而构造繁...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13年04期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修辞"," 所指"," 能指" 收藏
鲁迅的文化使命在于他的魔性叙事,即鲁迅年轻时期就极力张扬、推崇的”摩罗“精神。这种魔性叙事的怀疑主义精神,能够使鲁迅深刻地洞见历史、文化、人性和现实的种种弊端和不确定性,从而产生最深刻、最具启发性和超...
《文学与文化》 2015年2期 关键词: "鲁迅","魔性叙事","怀疑主义" 收藏
对鲁迅思想与文学价值的判断,离不开现代转型的大背景。面对众声喧哗的晚清变革语境,青年周树人在中西文明历史梳理与文化比较的宏阔视野中,追问未来文明的精神本质,揭示近代危机的“精神”层面,提出立足于“个人...
《文学与文化》 2015年2期 关键词: "现代转型","鲁迅","文化选择" 收藏
痛心疾首于墨家侠义精神的丢失和异化,坚守墨家践行的原侠精神是鲁迅思想世界中的原侠呼唤,其所赞扬的原侠精神是一种为正义、为民众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墨家大侠风范。鲁迅文本以民族生存和民族利益为基本立足点,...
《唐山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 "鲁迅","侠义精神","原侠精神" 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