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 阅读量: 182
基督教重要教义之一。认为人的始祖由于违背了上帝的意志而犯了原罪,必须向上帝赎罪才能...基督耶稣复活升天后,又作上帝与世人之间的中保来救赎世人。对于救赎的内容和性质,在基督教神学中存在着不同学说的争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救赎说,即 ...
搜索到与“ 救赎”相关的文献共 7条
现在基督已经来到,做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属乎这世界的。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圣经·新约·希伯来书...
《今古传奇(奇幻版下半月版)》 2006年06期 关键词: 收藏
在法兰克福学派传统中,社会批判总是与美学理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审美经验不仅是时代的风向标,而且是乌托邦的思想来源和社会反抗的文化基础。如何理解艺术的变迁和审美经验的变化,如何理解它的批判和政治潜能,就...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08年00期 关键词: "社会理论"," 救赎批判"," 乌托邦美学"," 新启蒙美学" 收藏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8),美国传统的伦理标准和习俗受到强烈的震撼,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同一战带来的消极情绪交织在一起,滋生出了享乐奢靡之风。年轻一代不再固守老一辈的道德传统,追求放荡和享乐,他们...
《剑南文学》 2014年01期 关键词: 收藏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畅销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代表作品,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阿富汗和美国为背景,用真实细腻的视角描绘了主人公阿米尔在友爱中从背叛到自我救赎的过程,深受全世界亿万读者的喜欢。本文就...
《文学教育(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主人公","自我救赎" 收藏
西方哲学对于人的生存之思想路向先是从古典的理性到感性的生存,再到个体的存在与死亡,最后进入了彻底的虚无,始终无法完成对于现代人的生存、生活、生命的救赎与超越。李泽厚深植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西方哲学提出了...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 "李泽厚","情本体","后现代主义","宗教性" 收藏
在中外文化史和文学创作中,狼一直是一种重要的形象或题材,在人类文化版图或是文艺作品中,狼或为恶兽猛物,或为图腾神话。在百年中国文学中,狼及其文化隐喻一直与文学有深厚的结缘。新时期以来,狼小说的审美取向...
《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12期 关键词: 收藏
在"超现实主义"的写作中,创作者们大多会强调梦境、幻觉、潜意识等等。它所代表的实际上是一种对于现实表象进行创造性反叛的写作方式。超现实主义强调要摆脱一切束缚,主张要超越现实进行"无意识"写作,并运用反...
《文艺评论》 2020年01期 关键词: "" 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